当亚冬会遇上“非遗年”——亚洲多国人士“冰城”同庆新春
来源:米乐体育官方网站入口 发布时间:2025-04-05 14:04:48
2月10日,第九届亚冬会在哈尔滨举行期间,一场独具匠心的“当亚冬会遇上‘非遗年’”的人文沟通活动在素有“冰城”之称的哈尔滨隆重举行。
来自蒙古国、泰国、菲律宾、越南、印度、尼泊尔等国的近20位运动员、体育代表团官员和媒体人,在赛场上比拼之后,欢聚在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中心广播电视总台的演播室,在天寒地冻庆新春。
参与“当亚冬会遇上‘非遗年’”人文沟通活动的中外嘉宾在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CMG演播室同庆新春
亚冬会是促进不同文明沟通互鉴的体育大舞台,新年是我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前不久,新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作名录,乙巳新年是首个“非遗版”新年。
在我国阴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行将到来之际,总台演播室外的雪场上,20多人组成的民间秧歌队为各国宾客热情演绎迎宾秧歌舞。
外宾们的心情跟着锣鼓的律动逐步升温,他们纷繁参加秧歌部队。当愉快的十字步踏出同一节奏,不同肤色的手已相握成圆,欢笑声与音乐声交错升腾。
随后,外宾们逐个了解并亲手制造冰版画、糖画、麦秸画、剪纸等非遗技艺,品味冻梨和冻柿子的特别滋味,感受摇元宵的高兴,领会地道我国年的年俗,同享非遗新年。
元宵是元宵佳节的标配食物。我国传统的元宵制造的进程是将馅料蘸水后放入糯米粉中重复翻滚,如滚雪球般渐渐成型,这样制造出的元宵外皮均匀、口感软糯。
外国嘉宾们在零下20摄氏度的雪地上饶有兴致地摇着元宵,祈愿“摇”出夸姣团圆年。
糖画,望文生义是用糖做成的画。在非遗传承人刘天明的辅导和协助下,越南速滑队教练阮武友荣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一个汉字“德”。
阮武友荣说:“‘德’在越南语中有忠实、夸姣等吉利涵义。今日我特意挑选这个字,期望在新春佳节之际,给咱们带来夸姣的祝愿。”
本届亚冬会开幕式各国运动员进场时,引导员红白相间的礼衣较为抢眼。裙摆上,我国国家级非遗“方正剪纸”的精巧图画跃然其上,表现了浓郁的我国风。
在10日的活动中,黑龙江方正县剪纸非遗传承人曲英红带着她的团队,展现了这项非物质文明遗产的美妙与魅力。
方正剪纸非遗传承人曲英红(前排左三)团队与蒙古国腾格尔电视台记者玛吉格苏荣(左二)一起展现剪纸服饰
戴着剪纸凤冠、披挂剪纸披肩的蒙古国腾格尔电视台女记者玛吉格苏荣说:“我知道剪纸,但不知道它能做成美丽的衣服。剪纸是我国迎候新春的一种庆祝方法。亚洲一些国家也会庆祝新年,包含咱们蒙古国。尽管民族、地域、风俗各不相同,但咱们的共通点都是为了迎候春天的到来。”
日前,麦秆剪贴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马文侠团队的著作被选为国礼,送给来华到会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
麦秆剪贴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马文侠(右一)团队为菲律宾滑冰协会主席迪安·琳·多米尼克·程(左一)展现麦秸画制造技艺
麦秸画是以生长在东北黑土地上的麦秆为质料,使用其天然光泽、纹路和质感,通过选料、泡、煮、染、刮等十几道手艺制造工序,将花卉、景色、修建、人物、动物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国家级非遗麦秸画著作《幽香满人世》被选为国礼送给来华到会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
国家级非遗麦秸画著作《安居乐业》被选为国礼送给来华到会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
在非遗新年期间沉溺式感受非遗文明,团圆炽热的气氛在天寒地冻里也有了温度。
冰版画是哈尔滨共同的艺术珍宝,其以冰为基材,刀为笔,再用宣纸拓印,一幅冰版画便应运而生。
泰国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王安安在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冰版画研究院副院长盛琰的辅导下,制造出冰版画《画蛇添福》,用蛇的形状和汉字的偏旁部首组合雕刻出汉字“福”并拓印出来,寄予对我国阴历蛇年的祝愿。
王安安说:“在我国人心中,新年才是新年的开端。让我最有感受的是,一到接近新年,人们不论在哪里作业,都会回到家园,和家人们一起吃团圆饭,迎候新一年的到来,这种团圆的温馨气氛让我很感动。”
“六合之间,舞恢宏画笔;群楼栉比,绿野多清渠;高铁穿云,沙漠生绿洲;城市村庄,人人带笑意。有白鸽,传递着,平和千里万里……”
新年作为我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国际非遗名录,而新时代我国人正在炽热建造着的我国式现代化创造出一种共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活动中,各国嘉宾一起唱起总台亚非中心的原创歌曲《散步我国》,表达国际各国对现代化的神往与期许。
正如我国国家主席习在亚冬会开幕式欢迎宴会致辞中所说,“欢迎各位畅游这片热情洋溢、敞开容纳的黑土地,寻找我国式现代化的脚印”。
记者丨于淼 刘一萱 刘正 常思聪 万鸿嘉 朱晶晶 周洋 赵芸莎 王海丽 胡其图 白永光 包颖 晏梓 黄露